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91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基于AHP法对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研究对象,选取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与社会发展协调性、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水资源与生态发展协调性5个方面,对河西地区2006~2008年的22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绒山羊为父本,河西绒山羊为母本,进行了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导入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产绒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3.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4.
通过不同海拔、不同播期、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其制种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同一父母本行比,海拔高的地区产量高;同一海拔,父母本行比与产量呈正相关。得出在河西冷凉灌区进行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应选择早播、高海拔、父母本大行比与及时割除父本行的制种模式,以求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5.
对甘肃河西地区不同储水灌溉和生育期灌溉农田水分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冬季储水灌溉定额为180 mm的处理,其生育期剖面的土壤水分较多地分布在140~160 cm,且土壤含水量达到30%以上,容易发生深层渗漏;较小的储水灌溉定额,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0~100 cm范围内,不会引起土壤剖面水分的深层渗漏.冬季储水灌溉定额愈大,春播前农田无效土壤蒸发也愈大.冬季储水灌溉定额相同,生育期灌溉定额大的处理其剖面含水量高,且分布愈深,深层土壤的水分渗漏也愈大.总的灌水定额相同,冬季储水灌溉和生育期灌溉比较,生育期灌溉定额较大的处理,剖面水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100 cm的土层内,没有出现易发生深层渗漏较高的水分分布.在小麦生育期,总的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冬季储水灌溉定额大的处理,0~200 cm土壤水分有亏缺,冬季储水灌溉定额大或生育期灌溉定额大,农田腾发量也愈大.适中的储水灌溉定额,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还有利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
依据河西走廊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位观测点时间序列观测资料,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和Hurst指数分别分析了53个观测点1985~2007年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戈壁带和绿洲区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和持续性各不相同,地下水位的年均值与月均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呈下降趋势,且戈壁带下降幅度大于绿洲区,并具有一定持续性。  相似文献   
27.
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引进适宜作物品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利用1961—2014年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初、终霜冻日(最低地温≤0℃)和年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对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及无霜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初霜冻日显著推迟,终霜冻日显著提早,无霜期显著延长。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时间序列分别存在8~10年、9~11年和9~10年准周期变化。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均发生了气候突变。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和植被覆盖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初霜冻日为山区早于荒漠区早于绿洲平原区,终霜冻日为山区晚于荒漠区晚于绿洲平原区,无霜期为山区短于荒漠区短于绿洲平原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期与年气温和海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8.
荒漠绿洲区临泽小枣及枣农复合系统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环境下,通过建造2m×2m×2m的封底观测池,利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紫花苜蓿单作及临泽小枣/春小麦、临泽小枣/紫花苜蓿间作复合系统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内部绿洲和边缘绿洲的临泽小枣从根系开始活动到落叶的需水量分别为497.2mm和859.2mm,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需水量分别为447.9mm和809.9mm,紫花苜蓿从返青到霜降需水量分别为583.7mm和945.7mm,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647.7mm和1009.7mm,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980.3mm和1342.3mm。边缘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17.5%,小麦需水量的24.7%;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56.2%,紫花苜蓿需水量的41.9%。内部绿洲临泽小枣春季(4月25日~5月31日)需水量为84.6mm,夏季(6月1日~8月31日)为351.3mm,秋季(9月1日~10月5日)为61.3mm;7月份需水强度最大,为4.8mm·d-1,6月份次之,为4.3mm·d-1,生长期平均需水强度为3.1mm·d-1。临泽小枣灌溉应保证4个关键水,即花前水、果实膨大水、丰果水和越冬水,灌水定额为1200m3·hm-2。  相似文献   
29.
为探明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定3个施肥量(F_1:N、P_2O_5、K_2O含量为320,160,210kg/hm~2;F_2:N、P_2O_5、K_2O含量为260,120,157.5kg/hm~2,F_3:N、P_2O_5、K_2O含量为200,80,105kg/hm~2)和2个灌水频率(H_1:6d/次,H_2:9d/次),共6个处理,分析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叶球养分吸收及水肥利用效率对不同施肥量和灌水频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H_1处理水平下叶球全氮、磷、钾含量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H_2处理水平下氮、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钾含量却在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同一灌水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升高;同一施肥水平下,叶球中的全氮、磷、钾含量及吸收量高灌水频率大于低灌水频率处理,而肥料偏生产力的变化则相反。水肥耦合作用下,甘蓝叶球纵横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量均H_2F_1处理最高,叶球紧实度、干鲜重比、单球重、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H_2F_2最大,而叶球中心柱长和帮叶比H_2F_3处理最小。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甘蓝叶球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硝酸盐含量H_1F_1最高、可溶性糖含量H_2F_1最高、Vc含量H_2F_2处理最大。水肥耦合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及两者吸收量均以H_2F_2最大,全钾及吸收量H_2F_1最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升高,H_2F_1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水肥耦合对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叶球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且灌溉频率的影响大于施肥量。H_2F_2处理(灌水频率9d/次,施肥量N、P_2O_5、K_2O为260,120,157.5kg/hm~2)是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水肥利用效率方面最佳的水肥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区灰钙土甘草氮磷钾锌最佳施肥量,为甘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的灰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甘草氮磷钾锌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的研究。[结果]甘草鲜根产量随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每1 kg氮磷钾锌增产量则随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而递减;随着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甘草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值在下降,边际利润最终出现负值;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区灰钙土甘草氮磷钾锌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6,0.26,0.16和0.02 t/hm~2,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鲜根产量分别为12.81,13.35,13.06,12.76 t/hm~2。[结论]在氮磷钾含量较低,有效锌缺乏的灰钙土上,甘草施用氮磷钾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并不是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必然低于最高产量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